雷火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节(第1页)

&esp;&esp;何处是天下之中——统一王朝都城转移的原因

&esp;&esp;在秦统一以后的2000多年中,五大统一王朝的都城,即经历了重建的发展过程,也经历了迭为都城的转移过程。隋唐以前,西安和洛阳为统一王朝都城所在,二地交相成为首都。北宋以后,首先在靠近江淮地区的开封定都,最后作长距离跳跃,定都于华北平原最北部的北京,中间长江流域的南京又作过几十年的国都。

&esp;&esp;是什么原因使一些具有几百年建都历史的古都衰落,失去统一王朝都城的尊贵地位?又是什么原因使一些原本不是最重要的城市,一跃而成为统一王朝的都城?导致都城转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esp;&esp;据司马迁《史纪·周本纪》记载,西周初年,周公经营洛邑,赞美这里居“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是帝王建都最理想的地方。居天下中心,让全国各地来京师进贡纳赋的里程大致相等,并便于都城与全国各地的联系,确是历代开国君主选择都城时考虑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天下之中,常会随着国家疆域的变化而变化,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即使居于天下之中,如果群山耸立,平地很少,交通不便,也不可能被选为都城。因此,“居中”还是“不居中”,都是相对而言,并不容易确定。在五大古都中,只有洛阳、开封稍为居中一点,北京、南京、西安都不居中。

&esp;&esp;如果我们分析一下五大古都变迁的轨迹,可以看到,西安、洛阳、开封三个古都成横线排列在我国中部,恰好都在渭河一黄河南岸,是古代中原的腹心地区,而北京、南京两个古都则成纵线,排列在我国东部,位于古代中原的边缘。如果以时代加以区分,位于中原腹心的三个古都建都时间在北宋以前,相当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前期,位于中原边缘的北京、南京建都在元明清,恰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五大古都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有趣排列,实在是很耐人寻味的。

&esp;&esp;古代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中枢和最大的军事堡垒,是一国的最高统治者和其家属、臣僚、军队、奴仆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服务人员的居住地,居住首都的贵族、官僚、富商和形形色色的大财主一般说来都超过其他城市。出于充实都城的需要,统治者往往通过移民等措施,将首都建为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首都一般也是全国最大的粮食和日用品消费地。而且,都城人口的大多数不是农民、手工业工人等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员,而是大量生活品的消费者。换言之,都城的粮食和各种生活用品都依赖外地的供应。在现代交通工具使用以前,长距离运输大批货物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花费很多的时间。今天自北京乘飞机到杭州不过两个小时,乘火车也只要20个小时,而古代利用当时最便捷的船只走大运河,也要二三十天。因此,古代的都城,一般都设在经济发达或靠近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的地区,以便比较方便地取得所需要的粮食和物资。

&esp;&esp;西安、洛阳、开封三个早期古都都位于黄河流域,并非是偶然的巧合。远古时代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平原广大、土质疏松。在当时使用木制或石制生产工具的状况下,开发北方无疑比开发多山并且沼泽沮洳[juru巨入]、丛林密布的南方要容易得多。因此,虽然南方、北方都有不少具有较高水平的古文化遗址发现,证明我国文明发源地并非仅仅集中在黄河流域,但是,只有易于较早开发并且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最早由一个个面积较小的文明点发展为大面积的文明区。因此,夏、商、周三个奴隶制王朝都兴起于黄河中下游,并以此为基本统治区域。此后直至隋唐的漫长岁月中,黄河中下游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区域。

&esp;&esp;早在战国时代,今天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就被苏秦誉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关中之地,占天下人口13,但财富占天下610。洛阳所在的伊洛盆地也很富裕,由于贴近华北平原,交通便利,还可就近取得黄河中下游其他地区的粮食和物产。因此,在秦统一以后直至唐朝灭亡以前这段漫长的时间中,统一王朝的都城一直在西安和洛阳二地打转转。不过,就定都时间看,还是定都西安的时间较长,洛阳担任都城只是这一过程中间的200余年。

&esp;&esp;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唐以前北方地区经常存在着关中和关东两大区域利益集团。秦、西汉、隋、唐的开国君主无不是以关中为基地,征服关中,统一天下的。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农业条件居西北之冠,周围山环水绕,易守难攻,但又独开东面便于逐鹿中原。因此,定都于此,便拥有制服关东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地理上的优势。

&esp;&esp;除此之外,西安面对中国的西北方向,经过河西走廊便进入西域地区,翻过黄土高原即进入蒙古大草原地带,西面不远又与青藏高原毗邻。定都西安、洛阳的时期,正是来自蒙古的游牧民族参加中原逐鹿的时期,秦汉的匈奴,隋唐的突厥、黠戛斯、薛延陀、吐蕃等强大的游牧民族政权的武装力量进入中原,分别由北面和西面指向关中平原。此外,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以今西安为,是当时我国主要对外交通线。汉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统一王朝积极向外开拓,在军事、外交、国际贸易上都十分活跃主动,西安的地理位置显然便于汉唐王朝开展上述活动。

&esp;&esp;洛阳在西安以东几百公里,北临黄河,是一个小盆地,三面丘陵,地理位置较西安更为适中,水陆交通更为方便。但是,它位于关东和关中两大利益集团的结合部,素称四战之地,周围低矮的丘陵不足以作为长期抵御的凭借。而且,盆地面积较小,农业资源无法与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相比。另外,离各游牧民族政权所在地区和丝绸之路较远,有鞭长莫及之感,也不便于开疆拓土和开展外交和国际贸易活动。

&esp;&esp;在西汉时代,洛阳的地位是无法与都城长安相比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一反旧制,定都洛阳,为的是经过两汉之际的战争破坏,长安宫室荡然,生灵涂炭,难以迅速修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刘秀主要是凭借着关东地区的经济、军事力量而夺取天下的,他和他的主要将领出生于关东的南阳和河北地区,定都洛阳,靠近他们的故乡,并可以凭借关东实力去控制关中。西晋王朝是三国曹魏政权的沿袭和发展,都城因袭不变,仍定都洛阳。此外,西晋初年蜀国已经消灭,但吴国仍占据长江中下游。洛阳较西安靠近江淮地区,定都洛阳也便于统一天下。

&esp;&esp;隋唐以后,全国政治经济形势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屡遭战乱,关中生产条件有所恶化。如汉代灌溉田地四万余顷的郑国渠、白渠系统,唐永徽中灌溉面积只剩万项。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消费欲望增大,政府机构膨胀,官员及家属人数大增,对关中以外地区粮食与物资依赖加重。因此,每年都需要把大量的粮食和物资通过水运运到长安。但是,黄河三门峡自古以水急礁多不便行船闻名天下,此外渭河含沙量很大也不利于航行,大大限制了漕粮运输的规模。为此,隋唐不得不把交通便利,特别是水运四通八达的洛阳建为东都。隋炀帝将都城迁到洛阳,唐高宗、武则天经常率领文武百官前往洛阳,唐高宗一住就是一年以上,武则天几乎就是住在洛阳。唐高宗和武则天居住洛阳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就地消费来自南方和关东的漕粮和物资,史称皇帝“就食”,这就预兆着西安作为统一王朝都城的历史即将告终。

&esp;&esp;唐中叶以后,北方战乱时间较长,人口大量减少,经济日益萧条。而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除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的江淮地区有时受南北战争影响之外,其余广大地区都比较安宁,经济发展不仅没有受到战争的不利影响,反而由于大批掌握较先进生产技术的北方人民避乱迁入而大大加快。唐后期南方已成为我国粮食和纺织品的主要生产地区,加上北方藩镇割据,粮食和赋税都不上交中央,中央政府的漕粮和财政收入不得不依赖南方。此外,唐中叶以后丝绸之路中断,海上交通成为主要对外交通方式,位于内蒙古东南部的契丹族兴起,成为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胁,使西安失去昔日便于开展外交、军事和国际贸易活动的优势。上述这些变化,使西安难以继续担任全国政治中心。开封居黄河与大运河交汇处,比较靠近江淮地区,由于这一交通优势,唐后期以后地位日益上升,终于取代西安和洛阳,成为统一王朝都城。

&esp;&esp;不过,开封周围没有山河之险,又是历史上战争很多的四战之地,不容易防守,因此北宋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本人对建都开封并不满意,他心目中的建都之地仍是自古帝王都选作都城的长安和洛阳,几次有往西迁都之意。他之所以最终没有迁都,原因在于开封可以就近得到江淮的漕粮和物资,这是定都长安和洛阳所不及的。大将李怀忠劝赵匡胤不要迁都,所说的就是这一番道理。他说:“开封有汴渠(即大运河)之便,每年可运江淮粮食数百万斛(十斗为一斛),京师兵将几十万人都要吃江淮粮食,您居住洛阳,到哪里去取江淮的粮食呢?”(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

&esp;&esp;依赖江淮粮食的岂止军队,就连开封的一般民众也不例外。由于离江淮较近,运送漕粮方便,北宋成为我国古代运输漕粮数额最多的朝代,其中相当一部分自然是供应给开封民众。将开封和漕粮与物资主要来源地的长江下游联接起来的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动脉、国家的生命线。

&esp;&esp;综上所述,统一王朝都城自长安、洛阳东移开封,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是隋唐以来天子离开长安到洛阳就食的继续和发展,着眼点都是为了比较方便地取得漕粮和消费物资。如果从政治上看,都城东迁也有重大的意义。自唐后期五代起,南方成为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在不断上升。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四分五裂。但稍加分析,便可以看出,北方为五代,虽然朝代更换频繁,仍大体上统一在一个皇帝的旗帜下;十国中,九国位于南方,只有一国(北汉)在北方的今山西省境内。因此,所谓分裂局面,主要是指南方地区实行割据。将首都放在靠近江淮的开封,也便于控制作为国家经济重心所在又容易闹分裂的南方地区。

&esp;&esp;元朝以后,北京代替开封担任统一王朝的首都,可以说主要是在民族斗争的背景下产生的。

&esp;&esp;元朝和清朝都是我国边疆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建立的朝代,元朝是来自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创建,清朝建立者是来自东北白山黑水的半狩猎半农耕的女真族。它们原先生活的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社会发展程度低,主要是受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才步步南下入主中原的。因此,当他们占领人口稠密、物产丰饶的华北平原以后,自然要着力经营,将其建成进一步南下的基地。另一方面,清初的首都沈阳、元朝原先的都城上都开平府,离中原地区都差不多有千里之遥,并且交通不便,不利于就近统治汉族地区。北京是他们在汉族地区夺取的京华一瞥:都城的选址

&esp;&esp;都城是统治者控制全国,发号施令的地方,都城的安危对全国政局的安定与否关系至大。都城人口众多,一般说来它既是全国政治中心,也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因而都具有一定的规模。此外,都城也是统治者生活享乐和保持无上权威的所在。因此,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统治者,对都城所在地的选择和布局都极为重视,往往要经过再三的权衡和周密的规划。

&esp;&esp;统一王朝选择首都时所考虑的主要条件,也是分裂王朝和边疆区域性政权择都时必须要加以考虑的。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以中国南部作为势力范围的割据政权皆定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和杭州,就是因为它们具有许多地理优势。长江下游为南方开发较早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地区,定都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漕粮和其他消费品供应问题。这里的世族豪强向来在南方地区具有极大的政治影响,失去他们的支持便难以在南方立国。孙权定都武昌不久又迁回建业,原因便是江东大族反对迁都。南京钟山龙盘,石头山虎踞,又可借滔滔长江阻挡北方军队南下。杭州更是前有长江,后有吴淞江,有重江之险。南京、杭州虽未据南方中心,但与南方的其他区域交通来往十分方便。而且,自南京北渡长江以后,不久即可进入华北平原,也便于北伐。可以说,如果要割据南方,长江下游地区无疑是最好的建都区域。

&esp;&esp;总的说来,古代一般都是根据以下几项要素,来确定建都地址的:京华一瞥:都城的布局

&esp;&esp;选择好城址,下一步就是按照一定的布局建设都城了。古代都城的布局,除了要遵循一般城市布局的规律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古代都城首先是政治中心,是帝王发布政令的地方,因此都城布局的核心思想,是要体现帝王的而权力和威严,确保帝王的安全,满足帝王奢华生活的需要。为此,历代都城的布局都破费心思。

七零海岛随军养娃  鬓边不是海棠红  我的老婆贼有钱  闲妻  在娱乐圈靠武力值爆红了  狮子联萌(提米的战斗)  残王傻妃:代嫁神医七小姐  我在阴间开店铺  无根攻略  雨打梨花深闭门  快穿之高调从良  功法被破掉,我更强了  齐后纪事  他出自地府  尤先生,请宠我  霓虹靡  冲喜后夫君造反了  倾城王妃要出逃  同时翻车三个神明后  听话  

热门小说推荐
从红月开始

从红月开始

红月亮出现在天上的那一刻开始,全世界的人都成了疯子。除了我!...

邪气凛然

邪气凛然

很显然,这是跳舞的又一套新书。也将会是跳舞在起点的第五套全本。(注意,这本书是都市YY,呵呵。几乎没有什么神话色彩,更不会再有什么教皇教会宗教圣骑士吸血鬼玉皇大帝之类的东西了)...

下山第一天就撞鬼

下山第一天就撞鬼

时锦从小长在白云观,十五岁时跟随萧家家主萧鹤川回京。二十二岁的萧鹤川看着面前娇娇小小的小孩儿你跟着行远叫我爸爸也可以。眼底毫无波澜的时锦你要是觉得你七岁的时候能生下我,我是不介意叫你爹的。萧鹤川二十五岁的萧鹤川面对出落的亭亭玉立的时锦锦锦时锦爹爹萧鹤川卒...

误入帝心:娇软美人被宠冠后宫

误入帝心:娇软美人被宠冠后宫

论穿越到甜宠文大结局后是一种什么体验?姜澜雪表示,这金手指压根没用。原身入宫三月,却从未见过宣宁帝,因此,后宫嫔妃压根没将她放在眼里。不曾想姜澜雪穿越第一日就被召侍寝了,对此,众人依旧摇摇头表示不用担心。哪知接下来一连三日,宣宁帝都流连在姜澜雪的清光殿中。对此,众人表示,这不可能,肯定是因为齐王妃的缘故,陛下定然是...

我开创异世界恶魔果实风

我开创异世界恶魔果实风

你知道冰和一根香蕉融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吗?我面前这个一口一个小冰球的蜥蜴会告诉你答案。但如果把电池和苹果以及苦瓜融合在一起,不仅变的难吃,还能让人拥有放电的时候身体会变绿的超能力!而当叶问拿着用牛粪,兔子毛,蝾螈,水熊虫,魔鬼辣椒和伟哥制成的动物系果实询问眼前这个被前女友戴绿帽,被现女友出轨他老爸,并且生下了他...

情杀穿满地。只要我没道德,谁也别想绑架我,干尽缺德事,功德999。继妹白莲,脏水泼她和老癞子滚苞米地,撕毁大学通知书,让她去大西北喂猪。后娘恶毒,举报投诉铁窗泪...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