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实事求是的讲,有时候人和人之间的确是不太公平的,就好比在打仗这件事上,有些人一辈子从刀山学海里滚过来也开不了窍,而有些人却看过几本兵书就能深通兵法,实在是人比人气死人。
就比如黎盛这种,承袭父职二十岁不到就当了校尉,在当兵之前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在海边摸鱼,别说砍人了杀鸡都没怎么杀过,再加上性格原因又是个刺头,上司看他不顺眼给他挖了个坑按道理来说老老实实认个错也就过去了,他犟脾气上来非得把事情闹难看,搞得最后自己还差点被砍头。
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个良将种子。
如果没遇到顾怀,估计这家伙最可能得结局就是在军中受排挤,然后在某天因为触犯军法或者被安排什么必死的军事任务然后英年早逝,但偏偏顾怀在看过他的战绩之后又觉得这是个值得培养的人才,这才决定保下他然后给他一个合适的舞台,看看这家伙到底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这也是因为顾怀想得很清楚,江南的事终究要靠江南这边的人解决,他从乡野找到徐缙是这个道理,现在破格提拔黎盛也是这个道理,他终究是要离开江南的,这世上的事也不可能指望他一个人做完,培养起一些人总要比调教那帮视野有局限的现成官油子简单,因为他们才能更好地贯彻顾怀定下的道路。
那要是看错了怎么办?以为会是以后江南的顶梁柱结果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之类的--顾怀倒也不太在意,他试错的方式比较粗暴,比如让徐缙走一趟东瀛,比如如今给黎盛直面数万倭寇的机会,能杀出来,自然就是那个合适的人,杀不出来就拉倒。
新任偏将黎盛就这么带着五千兵马懵懵懂懂地从天台出发了。
这五千人全是荆湖兵,开赴两浙也没多少天,战斗力说不定还比不上那些两浙的地方军队,而顾怀给黎盛的任务需要他带着这五千人一路经过仙居、永宁江,最后绕到倭寇的后方温岭,然后进攻黄岩,整个行军路线有一半多都是在如今被倭寇盘踞的土地上,没有援军,没有补给线,看起来和去送死好像没什么区别。
这也表明了顾怀对黎盛的某种期望--换做普通将领,顾怀是绝不可能给他们安排这种任务的,而黎盛这家伙不一样,袭掠台州的倭寇们就够喜欢耍阴招了,这小子打起仗来比倭寇还阴,挖坑打埋伏之类的手段好像刻在了骨子里,而且最让顾怀看重的是他带兵的本事,要知道当初黎盛手底下也不过一千不到的杂兵,却能连赢数仗,到最后整支军队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顾怀是真想看看给这小子五千荆湖兵,他要是真能一路打到黄岩,这五千人最后得成啥样。
当然,黎盛只是顾怀在台州战场这块棋盘上角落里的一颗落子,并不报太大的指望,真正能决定局势的,还得是正面的作战。
从他亲自来到台州坐镇也过去了一些日子,荆湖兵已经入浙,奉化、天台、仙居三点构成的包围圈也已经逐渐成形,接下来的仗,才是最难打的。
......
奉化,由于邻近绍兴,驻扎大军,所以一直没有受到倭寇袭扰,被顾怀任命的守将宇文乐坐镇于此,最近频频带兵出击,已经收复了奉化附近的大片失地,如果不出意外,接下来就是要大军南下,和其他方面的兵力汇合,一同进逼倭寇在台州的大本营宁海了。
所以这些天来,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战况焦灼,奉化这边还是很平静的,连守军也渐渐大意起来,这日凌晨大雾,阳光刚刚穿过重重迷雾照射到奉化的城头上,城下便隐隐绰绰出现大队人马,此时大雾弥漫,视线不足百尺,城头巡逻的守军一开始还以为是逃难的百姓,可转念一想这鬼地方的百姓早跑光了,便立刻吹响了警报号角,呼喊关紧城门。
一个小校趴在城头向下方张望一阵,实在看不清那些停留在远处的影子是什么人,便高声喝问道:“城下是什么人?速速报明身份,否则就要射箭了!”
回答他的是一串怪叫,那些停留在城外的影子见城门迟迟不开,便也不伪装了,几十支箭矢射上城头,那小校吓了一跳,连忙跳开高声喝道:
“是倭寇!兄弟们小心,倭寇来了!快快通知将军!”
战鼓声、梆子声此起彼伏,整座城池骚动起来,留守奉化的李偏将还在巡视城防,听到倭寇来袭不由大骇,奉化的方面主将宇文乐将军昨天才带着大军出去和倭寇打游击了,怎么偏偏这么巧今天就有倭寇来袭?城中守军如今不过数千,若是来袭的倭寇是宁海那边的大部队...
明明是冬日,他额头上却见了汗,一个让他恐惧的想法浮现上来:军中有叛徒!
但现在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李偏将一边让小校带几个人开西城门快马去寻宇文乐将军报讯请他带大军回援,随即亲自登上城头查看情形,这一看不禁大吃一惊,此时阳光渐渐浓烈,浓雾消散,城下倭寇人马已能大略看清,远远的只见人头攒动,看模样竟然足足有过万人!
这怎么可能?这么多倭寇只能是从宁海来的,他们不守宁海了?
李偏将立刻传令全军守城,调民壮弓兵上城墙辅阵,他暗自盘算,奉化城墙不高,但好在倭寇人数不算太多,数千守军,怎么也能守个一日,到那时宇文将军应该已经带兵回援了,况且以倭寇四处流窜、遇坚则避的特点,说不定攻城受阻后便会立刻转移方向。
然而他却没想到,这些倭寇能在台州官兵不断缩小包围圈的情况下来到此处,甚至放弃了盘踞宁海而守的优势都要来攻城,显然不可能只是闲得慌打算来抢一把看看。
此时亲率倭寇主力到此的藤丸信虎正骑在高头大马上意气风发,他用倭语朝着周围人喊道:“本将拿到了准确消息,这城中只有四五千人,他们的大部队去其他地方了,只要咱们攻下这座城,魏军的包围圈就破了,到时候咱们就能像之前那样想抢就抢,想杀就杀!”
一阵应和欢呼声响起,倭寇们摩拳擦掌,随着藤丸信虎大手一挥,一丛箭雨飙射向城头,大队的倭寇哇哇怪叫着冲杀向前,竟然连攻城器械也不准备,看模样是要硬撞开这城门。
城头上的李偏将心中一安,心道倭人这些蛮夷果然只能算作流寇,连攻城都不会,就算奉化墙矮门薄,也岂是人力所能撼开的?他注意到那些倭人射上来的箭矢,大部分竟是大魏官兵所用,想来是倭寇们四处劫掠,从杀死的官兵那儿缴获的。
他现在最不怕的就是和倭寇们耗,当即一挥手,城头官兵立刻发箭还击,城下不断有倭寇倒下,只听“轰”地一声,城头的火炮也响了,几十个倭寇首当其冲,倒在血泊之中。
这些倭寇的确不擅长于攻城,他们多同属于同一个大名,是从倭国大隅、丰后等地区被征召的,那地方的城池连像样的城墙都没有,攻城方甚至可以翻墙进去,哪儿像大魏这样攻城守城的器械艺术层出不穷。
但这些出自贫苦地区的倭寇是出了名的悍不畏死,来到大魏劫掠之后,各种金银财宝简直让他们陷入了疯狂,尤其是藤丸信虎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打下这座奉化城,打破大魏官兵们的合围,以后他们还能想怎么抢救怎么抢,所以哪怕只能靠人命去填,他们也不带犹豫的。
而带着倭寇大军到此的藤丸信虎想的就更多了:根据他以往在倭国打仗的经验,大魏江南的这些官兵实在没什么好怕的,就算摆在一片空地上两军对阵,他带着一千精锐倭寇也能打败数千官兵,但事情坏就坏在这些官兵有了主心骨,这些天来官兵们做的事情藤丸信虎都看在眼里,三座台州外围的城池连成了线,官兵们彼此串联步步缩减包围圈,显然是准备给台州倭寇两个选择--要么滚下海,要么被围死。
藤丸信虎当然两者都不想选,他自诩名将,上岸劫掠以来频频得手,哪里肯就这么灰溜溜地被赶走,要走也是抢腻了回国去潇洒!可他去打听了一下那位如今坐镇台州的靖北侯的事迹,听到死在他手底下的辽人、魏人、蛮人,又觉得头皮发麻,不敢继续待在宁海看官兵们一点一点围过来了。
正因为此,他才决定放手一搏,带着宁海的大部分精锐部队来打奉化,如果能打下自然最好,官兵的包围圈破了个大口子,如果打不下,也可以吸引魏军仓促来援,先歼援军,再取奉化!
鼓声隆隆,又一批倭人呐喊着冲了上去,他们护着的简陋冲车撞了好几次,也没能撞开那城门,而更多的倭寇则是举着藤盾、桌板、床板做成的简易盾牌护卫在攻城木周围,同时给那些往城墙上射箭的倭寇提供遮护,而城头的箭雨也越发急促起来,火炮轰隆隆作响未曾停歇,弓箭手、火枪手轮番射击,阳光斜斜照下来,照出了城上城下同样的狰狞面孔...
我是精神念师,夺舍太古神虫 毕医生我追定你了 疯着玩快穿,一口吃掉恋爱脑 快穿:短命女配不想做万人迷 督主别杀了,夫人攒的功德全被你败光了 大唐妙手回春 在下核爆真人,请指教! 普通人当首领,是不是太荒谬了! 特种兵:种子提取大师 我是曹雪芹 开学报道当天,我乘仙鹤从天而降 重生:你妈抢我公司,那我就当你后爸 我是文豪,和天后在一起怎么了 开局仙人跳,成为魔导王 狼纹身 穿越到西沿王朝的女主 华夏名人录 秦氏修仙家族,开局寒晶矿当矿奴 神毫之笔 平凡的精灵训练家
闻家真千金被找回来了,还是个从山里出来,满嘴胡言的小神棍,整个圈内都等着看她笑话。短短几日,宋家那小霸王追着要当她小弟萧氏一族奉她若上宾特管局一处求她加入,玄门世家想要拜她为师闻曦小手一挥,直播赚功德水友大师,最近我总觉得被鬼压床了,还梦见诡异的婚礼现场。闻曦出门在外不要乱捡东西,你那是被人配冥婚了。水...
星际指挥官薛棠一朝穿越,成了即将下堂的嫡妻。丈夫秦眀渊失踪,外,有奸佞小人世家大族对秦家的权势虎视眈眈,内,有三个不学无术的小叔子和一个长歪了的小姑子,薛棠闭了闭眼,和离什么的先放一放,被原主带歪的这些废物必须领回正道,快被原主败光的家业也要抢救回来。众人纷纷诧异。那个刁蛮跋扈贪图享乐的女人,为何一下变得又美又飒?...
红月亮出现在天上的那一刻开始,全世界的人都成了疯子。除了我!...
并指青云,气吞幽冥。大道交错,剑者独尊。这是一个人和一把剑的故事!红尘三千丈,琉璃染天香。群雄共逐鹿,剑尊掌苍黄。剑的真谛,万年之秘,以血海无涯重铸登天之路,以亿万枯骨再炼剑道经书。一切尽在太古剑尊。...
上辈子一尸两命,横死荒野,死不瞑目。冤种老公撕心裂肺,痛不欲生,跳海殉情。重生归来,各路妖魔鬼怪齐齐上阵要她离婚。可她只想要他,爱他,宠他,哄他,撩他,诱他。老公要亲亲,要抱抱,要要要什么?要你。都说御枭寒嗜血成性,偏执成魔,却不知他宠妻无度,令人发指。只要他有,只要她要,身给她,心给她,命也给...
关于抗战之血肉丛林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座中有圹,名勒丰碑,檩檩大义,昭示来兹。谨以此文献给曾经为了保卫国家出国在缅甸与倭寇决一死战的远征军将士们!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人不会忘记,虽然你们曾经被记忆尘封,但是时间也绝不会让你们永远蒙尘!...